今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结构跟去年大致相同,分语文基础知识、古诗文阅读、现代文阅读、选做题和作文五大部分。但与去年比照,试卷内容呈现出诸多变化与突破。
文言文阅读选材变化颇具深意
这是我省高考单独命题多年来首次打破单独一篇文言文阅读的惯例,第一次出现两则文言文阅读材料,材料分别选自裴松之为《三国志· 诸葛亮传》作的一条注文和《上〈三国志注〉表》,这是一个大的变化,这直接导致文言文阅读选择题的第三题跨段比较阅读难度加大。
命题者这样选材具有深意,用与“三顾茅庐”相左的史实来表达作者裴松之一种严谨的治史态度,这给考生以更多的启发,即尽信书不如无书,读书要有实证精神和怀疑精神。这是此次文言文命题的一个亮点。
诗歌鉴赏命题不拘一格
诗歌鉴赏选材宋词贺铸的《钓船归》,设题上从前年的一问“任选一角度赏析本诗”到去年的两问“诗歌题材”、“意境营造角度赏析诗歌 ”再到今年的三问:默写“鳜鱼肥”名句,“炼字妙处”和“诗歌的思想感情”,体现了诗歌鉴赏命题的不拘一格,尤其是第一问默写“鳜鱼肥”名句,虽然赋分仅一分,但考查的是学生的初中名句积累,也是语文的基本素养,文化的积淀,而这不是题海战术、应试教育所能达成的,语文的学习就该时时有心,处处留意,联想想象,举一反三,一通百通。
现代文(论述类、实用类)阅读第一题一改往常选择题惯例为填空题,也体现了命题因文而异、不拘一格的特点。
阅读首次选材外国作品
此次选材法国作家奥杜的《未婚妻》,选自《世界名人散文精选》,属于写人记事类散文,文体和技法上更像小说。这也是湖南高考试题一反多取材中国现代文学鲁迅、徐志摩的作品,而首次选材外国作家作品。《未婚妻》故事生活气息浓厚,充满人情味,人性美,文字清新朴实,读后齿颊留香。设题中规中矩,没有偏题怪题,相信绝大多数考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能心情愉悦,顺利答题。
选做题有较大突破
此次选做题没有考查前两年连续考查的新闻短评,第二题考查去年未考的文化经典,“学”与“问”,乃情理之中。第一题设题却出人意料,第一问考查的是有关“天鹅”的描述性散文语言和平实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,第二问请考生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,写一段以‘保护天鹅 ’为主旨的文字”,这是命题者在选做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。
●傅琼和(市八中语文教研组长,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,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)
作文解析:从感性的窗口透出理性的光芒
高考第一天,有人欢喜有人忧
●肖守志 (南方中学语文教研组长、特级教师、市语文学科基地主持人)
今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:
1、它被天边的彩云所吸引,奋力飞腾,寒冷、饥寒、风雨都无法阻止它,它毅然决然的向上飞,飞上高山之巅,它已经精疲力竭,伤痕累累,一个声音问,值得吗? 天地苍茫、彩云缭绕,它内心充实而满足,喃喃的答道:我愿意!
2、父亲的书桌对面有一把小椅子,儿子坐在那里陪伴回家在桌子前剪报的父亲,父子俩没有说话,静静相对,儿子望着父亲祥和的面容,心里充溢着宁静的幸福。父亲,您辛苦了,能这样陪陪您,我真的很愿意。
根据上面两则材料,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,任选角度,自拟题目,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。
今年的湖南作文题在命题类型上承接2012年的给材料命题。材料作文题一般分为两个部分,一为材料,一为要求。实际上就是根据材料选择符合材料内涵的适当角度来构思立意。因而有两个关键因素:一是把握材料作文的类型,二是读懂材料的内涵。
基本的审题定位是:“我愿意”
作文题特点之一是在形式上有所翻新。它把传统材料作文题和新材料作文题合二为一,扩大了考生的写作空间。先从传统材料作文题看,今年作文题是由两个不同的信息内容构成的材料,一是天上的飞鹰,一是桌前的儿子,如果能够找出两个不同材料的共同点,那就是切合了材料内容,也就是切合题意,这正是传统材料作文题的审题要领。
很明显,今年的题目没有设置太多审题上的难度,每个材料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同的,所以基本的审题定位是:“我愿意”。如果审定为我愿意,还只是个半命题作文,后面还需要从不同角度补充延伸。可以追忆往事,如我曾经愿意担任什么角色或任务等;可以畅想未来,写近期的愿景,远期的理想,如做教师、做义工、做村官、读某专业等。
从新材料作文题看,只要对每个材料选取一个比较恰当的意旨即可。第一则材料写为天边的彩云而奋飞,这里的“彩云”具有象征意义,象征着目标、理想、梦想等,在奋飞过程中感到内心充实而满足,所以“我愿意”,如此一来,可以对第一个材料提炼出一个论题来:“为追梦展翅”或“为理想奋飞”。第二则材料写儿子真心愿意静静地陪伴父亲,体现的主题是一个“孝”字,表现的是一种传统的人伦精神。如此可以提炼出一个题目:“百善孝为先”或“陪伴长辈是一种幸福”。